当代工企业想转型,拟定品牌策略是转型的关键,但是若企业利用代工品牌的名声来打造自己的品牌,希望可以蒙混过关,这样是没有办法累积品牌价值,还很容易失去消费者的信赖。
最近要搬家,为了选购新的床垫,周末逛了几个实体卖场试躺。有趣的是品牌很多样,大多号称是国外品牌、国外技术或台湾代工,取了一个洋名,却少见大方呈现自己是中国品牌。而且一些家具店的折扣很惊人,8折到5折都有,不禁让人怀疑这些产品的可靠性。
品牌多到真假难分
稍微用网络一查,号称国外品牌或技术的床垫其实都查不到国外相关资讯,大概就是一个英文商标配一个中文网站。有些甚或连品牌介绍都自相矛盾,如创办是台湾人,但品牌故事却是写英国人,品牌定位不清、可信度值得商榷。然而床垫的价格并不便宜,数万元到十几万的都有,这就呈现一个有趣的现象:品牌多到真假难分。
相信这跟产业结构以代工为主的背景有关。以前,传统工厂因为有制造能力,所以将产品用不同的商标弄成不同品牌,搭配传统家具行业务员的话术销售,加上床垫的利润不错,消费者也分不清楚,所以用这方式可以混得过去。但现在的消费者不一样了,资讯透明让查找资料比以往容易、国际品牌通路及网络消费的兴起加剧了传统家具店的式微,让床垫的销售比以往更为辛苦,但往往这种时候有把心思经营品牌的厂商反而会跳出来,因为品牌说真话,愿意履行对消费者的承诺,更得消费者信赖。
品牌价值应该累积在真实之上
ODM、OEM进行品牌转型时常有一个很大的问题,就是不认真进行品牌经营,抱有投机取巧的心态,没有兼顾品牌发展性。与其要靠骗骗消费者的心态来经营,如果决定要做品牌,不如把力气放在「讲真话的品牌」上,累积的价值才有永续的意义。
本网站所收集的部分公开资料来源于互联网,如果您发现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作品,请与我们取得联系,我们会及时修改或删除。